2014年4月17日,哥倫比亞偉大的作家馬爾克斯因病在墨西哥家中逝世,享年87歲。
  嗚呼哀哉。巨人已逝,留萬千孤獨在人間。
  關於馬爾克斯,我們已經談論的很多了,但永遠也不夠。作為‘拉美爆炸文學’的主要作家之一,他曾影響了中國八十年代尋根文學的那一批作家,緊接著,他又影響了更多的更年輕的熱愛文學的人。每一個讀過《百年孤獨》的人,都能從那文明與人性中找到震撼;每一個讀過《枯枝敗葉》的人,都可以感受到敘述之美;每一個讀過《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》的人,都被小說那種無懈可擊的完美所打動;每一個讀過《霍亂時期的愛情》的人,都會被那種長及一生的愛所感動與深思。
  我們模仿他,通過他的寫作受益無比之多。生前,他是一個頂峰,死後,他是一座豐碑。生前,他是一個作家,死後,他是一個傳奇。生前,我們無數次的說起他的‘孤獨’,死後,他留下了一大片的空無。
  法國作家雨果在《巴爾扎克葬詞》里說:“偉人們為自己建造了底座,未來負起安放雕像的責任”,和巴爾扎克、卡夫卡、喬伊斯、海明威等等一道,馬爾克斯也為自己建造好了底座。真正的偉大寫作,註定屬於更高的時空。
  我們贊揚他,這是甘願的。我們也渴望如他曾經在巴黎見到海明威時隔著街道喊一聲‘大師’一樣,我們也願意這樣去喊他一聲。如今他去到另一個世界,那裡有天堂的寧靜。而他的名字,伴著他的作品,永遠傳揚著。
  馬爾克斯寫瞭如此之多:馬孔多、上校、妓女、冰塊、磁鐵、香蕉公司等等。當我們在談論馬爾克斯時,我們該談論些什麼呢?我們去找他的作品的突破口吧。我們找到了什麼?孤獨。
  我們的孤獨從何而來?我們擁有對於人生匆匆,不可把握的孤獨,擁有浮萍無根,漂泊流浪的孤獨,擁有生老病死,酸甜苦辣的孤獨,擁有歷史蒼茫,愴然涕下的孤獨。如今,馬爾克斯死了,我們變得益加孤獨。
  我們處在快速閱讀、淺閱讀的時代,我們處在網絡文學、消費文學的時代,我們活在文化荒蕪、經典隱蔽的時代,因而我們更加孤獨。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,走上文化歷史里,然而卻是拔劍四顧心茫然,四野唯見一片荒蕪。我們不禁要問,我們的美、我們的文化,我們的大師,他們在何處?
  我們處在金錢至上、貪求名利的時代,我們處在人情冷漠、彼此疏離的時代,我們處在彷徨無助、渴望傾聽的時代,因而我們更加孤獨。當我們內心陷入貧瘠,無所依靠時,我們的精神家園在哪裡?當我們的理想被現實無限打壓,四處碰壁時,我們的執著動力在何方?
  這一切,當然不是馬爾克斯所能夠解決的。然而所幸曾經有他,我們至少思考過。如今他死了,我們更要捫心自問,更要從孤獨里找到‘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’的力量來。
  此刻,窗外是一排的大樹,綠色蔥鬱。只是天空蒼茫,多了些沉悶。我此刻所感受到的理想,就如那遙遠的草叢中的螢火蟲。那種微弱的光,馬爾克斯曾經將它點亮。如今他去到另外一個世界,回到了他的馬孔多。而那種微弱的光,還在孤獨的等待著新的人去點燃它呢。由此來說,我們的文化藝術,真是任重道遠。
  文/康鵬  (原標題:馬爾克斯死後,我們更加孤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p86uphe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